主題論壇二發表人
敦煌石窟藝術的傳承與創新
發表人:趙曉星
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獻所所長
lbft@163.com
  1980年11月3日生,吉林梅河口人。2007年畢業于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,獲歷史學博士學位。現為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獻研究所所長/研究員、蘭州大學兼職教授、南京大學哲學系「劉伯明講座教授」、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常務理事、中國博物館協會博物館圖文典籍與金石拓片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。

  主要從事敦煌文獻與敦煌石窟的結合研究,特別是對吐蕃統治時期的敦煌密教、敦煌莫高窟第361窟、敦煌的五臺山信仰和敦煌西夏石窟藝術有專門的研究,在《文藝研究》、《敦煌研究》、《藝術設計研究》等刊物發表論文70餘篇。近著:學術專著《吐蕃統治時期敦煌密教研究》(2017)、《梵室殊嚴:敦煌莫高窟第361窟研究》(2017)、《莫高窟之外的敦煌石窟》(2018)等,通俗讀本《寫給青少年的敦煌故事:經典洞窟》(2021)、《敦煌:從新石器時代到今天》(2022)等。
  敦煌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,如何繼續傳承和弘揚敦煌文化是我們當下面臨的主要問題。敦煌研究院在百年敦煌學研究成果的學術積累上,在傳播形式上積極推進「文化+科技」的手段,大膽嘗試用全新的方式去講好敦煌故事。本論文著重講述在當下如何對敦煌石窟藝術進行普及性的轉化,在傳播形式上,如何從傳統的展覽方式,到「數位元敦煌」中實現30個洞窟的虛擬漫遊,再到「雲遊敦煌」小程式成為全新公共文化的服務視窗的一系列探索。主要包括:一、敦煌石窟藝術的「翻譯」:以影視劇《長安十二時辰》為切入點,討論如何向大眾介紹敦煌石窟藝術;二、敦煌石窟的數位化探索:以敦煌研究院的數位元化工作為例,討論敦煌石窟的永續保存;三、敦煌石窟的活化利用:以《敦煌歲時節令》、《敦煌仙子和她的朋友們》、《數字藏經洞》為例,討論近年來敦煌石窟藝術與新媒體相結合的創新研究。

  關鍵詞:敦煌、石窟、藝術、傳承、創新